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节俭办好十届园博 建设山水生态江城

发布时间:2014-02-08 11:20:44


    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创办于 1997 年,是我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至今,已先后在大连、上海、广州、厦门、深圳、济南、重庆、北京等城市成功举办了九届。第十届园博会将于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举办。
    从前九届举办的情况看,园博会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改善了举办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社会影响力。但普遍面临前期建设资金不足、展中人气不旺,展后利用率不高入不敷出等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此前,因资金不足,我市已将园博园的建设投资额,从起初估算的70余亿调减为40余亿元,但据了解,除了市财政能够承担26亿元外,还有10多亿元的缺口目前尚无着落。恰逢我市承办的园博会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第一个园博会,节俭办好第十届园博会就显得意义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建议创新思路更新理念,做好“三大文章”,办好园博会。
一、在武汉三镇设分会场,展前做好“1+3”文章
    建议在武昌东湖风景区、汉口江滩、汉阳琴台文化艺术中心设三个分会场,将历届园博会只设一个主会场的惯例创新为“1+3”模式。主会场(张公堤西段金口垃圾场)突出体现我市运用环保科学技术修复生态,变废为宝,采用艺术造园方式将垃圾场建成生态效应示范展示区;汉口江滩展示武汉防洪文化的园林美景;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展示知音文化之根的园林美景;东湖展示中国城中最大湖泊秀丽山水园林。其理由和优势如下:
    一是弥补财力不足。三个分会场都是著名景区,具有良好的绿化现成条件,布展不需太多投入,只需在园区的硬化地带搭建临时展厅,化小钱办大展。二是增加我市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市目前如果想让在金口垃圾填埋厂这个选址上举办的第十届园博会超越前九届园博会,胜出希望太小,即使增加投入也难创奇迹,设分会场后可增加脱颖而出的机会。三是契合武汉申办园博会的“绿色联接你我,园林融入生活”主题,符合园博在城中,园博在市民之中,园博永不落幕的理念,百姓获益。四是分流主会场人流压力,分担园博会展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任。五是推介武汉三镇、两江四岸著名的旅游资源,彰显文化底蕴,展现城市魅力,提升整体形象。
二、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展中做好“人气”文章
    一个节会办得成不成功,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人气,其核心就是普通市民的参与度。
    建议一是把园博会与武汉本地的赏花节庆活动结合起来,特别围绕武大樱花节做好文章。9-11月桂花飘雪和菊花争艳;12月到次年3月东湖中国第一大梅园,名品梅花幽香阵阵;3-4月颇具人气的武大樱花节和东湖樱花园彩绘粉色武汉;6-9月东湖清清荷园,沁人心扉;8-11月汉口江滩连绵6公里的芦花蔚为壮观。园博会期间的(2015年9月-2016年4月)专题赏花活动将成为园博期间又一亮点,增加园博会人气。
    二是举办一些贴近百姓的市民花卉比赛、展览活动,如以区或社区为单位的花木展,以市民为主的创意花卉展、最美盆景评选,面向全国的与园博会主题相关的摄影展,对获奖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获奖作品在园博会期间设立专区展出。
    三是赠送门票、发放旅游景点地图及景点打折券。首先对于本地市民在人流量允许的条件下分时段地段免费赠送主会场或分会场门票,让市民在家门“凑热闹”,赚足本地人气。其次对于外地游客,建议借鉴有些城市的做法,在购园博会门票的同时赠送武汉各大旅游景点地图和景点优惠打折券,除了黄鹤楼之外其它景点免费或五折优惠,争取让外地游客留下来,多住两天。 
三、确保园博园可持续发展,展后做好“运营”文章
    展后利用也是评价一届园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所在。建议我市提前对展后园区的运营进行谋划。
    一是园博园后续运营责任主体提前进入角色。尽早成立园博园后续运营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由其统一负责园博园后续运营事项的战略管理、总体策划、品牌建设、经营管理方案编制等工作。园博园后续运营工作领导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融入当前的工程建设和会展筹备工作,另一方面重点要对后续运营模式进行提前谋划,并对当前的工程建设和会展筹备工作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针对市场有效需求进行倒置规划。建议在对园博园及其配套旅游文化设施未来目标市场有效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确定支撑园博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倒过来统筹安排会展期间的园区土地利用、园区长期发展、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临时性建设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等问题,从而形成以园博园后期可持续经营为前提、对前期园博会进行会展总体策划的倒置管理模式,更为有效地控制园博的成本、时效和预期。(黄萍萍、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