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案例选登

【社情民意】我市应进一步强化智能监管手段,切实保障桥梁设施安全

发布时间:2021-04-25 16:32:27


    2020年4月26日和5月5日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梁和虎门大桥发生振动,对桥上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部分群众恐慌。基于此种情况,社市委副主委,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试验室学术带头人汪正兴进行调查了解并研究分析,起草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我市应进一步强化智能监管手段,切实保障桥梁设施安全》,2020年5月,经社市委上报被《每日汇报》采用,市领导作了重要批示。随后相关部门组织桥梁安全主题座谈会,专门听取了执笔人汪正兴的意见建议。

我市应进一步强化智能监管手段切实保障桥梁设施安全

    2020年4月26日,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梁先后发生三次振动,其中两次幅度较大(半米左右振幅),振动均持续约20分钟,桥上车辆司乘人员有明显振感,引起短时恐慌。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此类明显振动在鹦鹉洲长江大桥建成后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仅在2017年4月17日出现过一次,总体为小概率事件,但最近大跨度悬索桥的风致振动频度与幅度均有增大趋势,对桥梁安全尤其是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建议加大智慧交通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既有桥梁、气象等相关监测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完善智慧交通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建立统一的交通设施管理与健康监测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其管控能力,切实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安全。
    1、系统研究与监测大跨度桥梁桥位附近风场特性。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很多大跨度桥梁附近高楼林立,对桥梁形成非常不利的风场环境。建议对特大跨度桥梁桥位附近风场进行系统测试和分析,掌握其演变规律,为既有桥梁管控及后期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大跨度桥梁风振监测系统。在风振发生早期向公众提示预警;在振后提供数据支撑,及时评判桥梁安全状况。同时监测不同风况下的桥梁响应,积累数据并通过分析掌握科学规律,验证桥梁抗风设计,推动提升桥梁抗风设计水平。
    3、系统排查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风安全性。对发生大幅振动的桥梁进行振动特性实桥测试,调查桥梁发生风振的风况条件,评估大跨度桥梁风致振动发生频次、预估振动对桥梁结构耐久性及交通安全的影响,制定可靠的减振措施及交通管控预案确保公共社会安全。
    4、加强公众桥梁知识科普。近期桥梁风振引起部分群众过度惊恐,这与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有一定关系。有必要加强公益和科普宣传,普及桥梁有关知识,让公众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及时提示预警使其更加从容理智的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