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武汉市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再上新阶
发布时间:2017-07-07 15:32:45

近日,从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地空中心)传来喜讯,由社市委副主委、地空中心主任陈韦牵头研发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方案――“一种基于GIS的土地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方法”专利方案获国家发明专利,这标志着武汉市土地利用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也是民生之本,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理念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复杂多变、数据不统一、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地空中心成立以陈韦主任为首的课题组,依托武汉市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职能合一的行政体制优势,结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克服数据繁杂、需求多样且无参考借鉴先例等困难,深入梳理分析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通过以可研立项、土地管理、规划审批、竣工验收等主要阶段的划分来表达土地全生命周期的流转过程,将土地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有机串联,对历史审批信息进行回溯,对未来资源有效配给提供支撑。同时,通过“红黄橙绿紫”等不同颜色来直观地展示项目实施进度,实现对土地资源利用全程、直观、动态的监管。
基于该技术方案,地空中心团队开发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基准地价类、土地储备类、土地供应类、规划建管类、规划编制类等共计160个图层信息,开发提供回溯查询、综合统计分析、智能预警、网上远程申报、招商推介以及网上远程申报等功能,极大的促进了土地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系统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目前已在武汉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开发平台运营公司及科研院所等40多家单位全面应用,已作为全市“三旧”改造辅助决策、土地资产经营监管、地价评估与更新、土地招商推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的监控,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中心城区旧城旧厂类征收拆迁约 1655 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约 3565 万平方米,有效保障改造计划的实施;成功推介土地 2000 余亩,成交额达 180 亿元,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全市“十三五”期间 1440 个城市更新改造地块数据单元,推动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转变传统低效的数据报送模式,压缩各类计划信息收集工作量缩减至原来的 30%,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收集公众反馈信息 1000 余条,搭建了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来源: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宣传部整理)
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也是民生之本,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理念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复杂多变、数据不统一、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地空中心成立以陈韦主任为首的课题组,依托武汉市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职能合一的行政体制优势,结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克服数据繁杂、需求多样且无参考借鉴先例等困难,深入梳理分析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通过以可研立项、土地管理、规划审批、竣工验收等主要阶段的划分来表达土地全生命周期的流转过程,将土地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有机串联,对历史审批信息进行回溯,对未来资源有效配给提供支撑。同时,通过“红黄橙绿紫”等不同颜色来直观地展示项目实施进度,实现对土地资源利用全程、直观、动态的监管。
基于该技术方案,地空中心团队开发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基准地价类、土地储备类、土地供应类、规划建管类、规划编制类等共计160个图层信息,开发提供回溯查询、综合统计分析、智能预警、网上远程申报、招商推介以及网上远程申报等功能,极大的促进了土地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系统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目前已在武汉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开发平台运营公司及科研院所等40多家单位全面应用,已作为全市“三旧”改造辅助决策、土地资产经营监管、地价评估与更新、土地招商推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的监控,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中心城区旧城旧厂类征收拆迁约 1655 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约 3565 万平方米,有效保障改造计划的实施;成功推介土地 2000 余亩,成交额达 180 亿元,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全市“十三五”期间 1440 个城市更新改造地块数据单元,推动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转变传统低效的数据报送模式,压缩各类计划信息收集工作量缩减至原来的 30%,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收集公众反馈信息 1000 余条,搭建了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来源: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