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先:我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这十五年
发布时间:2021-11-12 10:11:13
2001年10月,经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和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的推荐,我获武汉市政协委员资格提名,随后光荣成为政协武汉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除2010―2015年因赴异地工作终止委员职务外,我自2002年1月到2021年,共担任三届15年的武汉市政协委员。期间,学政协、懂政协、干政协,我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艰苦探索的漫长过程。
初入政协――惊喜交加,边学边干
2002年年初,我开始九三学社界别政协委员的履职生涯。因为对政协工作和政协委员的职责了解得并不透彻,有点诚惶诚恐,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开展履职和服务。通过政协机关组织的学习活动及老委员的引领和帮教,我逐步提升认识,明确了自己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一是迅速调整角色,树立委员意识。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作为政协委员,就要上给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下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二是加强学习,培养参政议政能力。要履行好委员职责,就必须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知道,写一份质量好的提案、社情民意,要有理有节,有力有度,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些需要从学习思考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因此,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使命担当。三是立足本职工作,围绕专业专长开展履职。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就意味着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政协委员,绝不能图虚名、享安逸,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担任武汉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期间,我积极参与市政协的各种座谈、调研和视察活动,尽量做到不请假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能够参与的活动努力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了解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主动约请其他同志,组织委员开展专题研究,开展好各项活动。
政协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与桥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粘合剂,能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粘合,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参加政协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我主动深入群众,与市民交朋友,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为群众释疑解惑,在群众中积极主动地发声。2005年1月12日,针对武汉公积金贷款限额相对北京、重庆等城市“明显偏低”的事实,在和市长李宪生的座谈会上,我提出将现行公积金贷款限额从2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并实行分月扣划,及时还款的建议。在市长的督促下,这个建议一年内就转化为实施方案并落地,深得按揭贷款市民的拥护。额度提升,让组合贷款人少一点商业贷款、多一点公积金贷款,减少了利息支出;分月扣划,不仅免除每年一次提取公积金的麻烦,也适时减少本金和利息。建议被采纳,我深刻体会到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转化为政府机构为民办实事的成效,心中有了几分慰藉。
两进政协――广结朋源,积极议政
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始终是我努力践行的目标。学好政协知识,对自己理解好、领悟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定位,积极发挥好政协委员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才能不忘初心,自觉地维护核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凝聚人心,切实扛起新时代政协人的使命和担当。获得第二次政协委员提名后,我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头等政治任务。我还认真学习政协机关编制的《反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学习资料》、《政协武汉市专委会工作资料汇编》等,密切关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追踪研究时事和新闻热点。
一边学习一边倾听民意,认真撰写提案。在武汉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房地产抵押登记实行‘一证’制,房产抵押贷款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