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员风采

漫步闲游野三关

发布时间:2023-09-18 10:19:41

野三关镇,位于湖北恩施巴东县东南部,面积52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万。野三关北临三峡,南濒清江,地处巫峡南岸。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民国时期为农亭乡,1988年正式设置野三关镇政府。1992年,野三关被录入《中国著名乡镇》丛书。

高山小镇。野三关域内地势由东南逐渐降低,最高海拔1912米,最低海拔227米。土质肥沃,森林丰茂,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1.7℃。年降雨量1270mm,年无霜期达234天。野三关适宜玉米、马铃薯等200多种农作物和林果药特产的种植、加工,是湖北有名的烤烟、白肋烟等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生猪、山羊为等畜牧基地,魔芋、大椒、西红柿等特色蔬菜基地,板栗、核桃、银杏、天麻、木瓜、茶叶为主的干果药茶基地。

旅游景观奇特。镇内有亚洲松王-巴山松,树中奇观-五样树,山寨奇景-天生大石桥,地下乐园-鸳鸯洞,悬棺-棺木岩,悬崖稀树-白皮松,万亩森林公园-铁厂荒,高险峻观-高阳寨,领袖小居-劝商楼,土家风情-义门村。森林花海,真的让你沐浴在鲜花世界里。

文化底蕴丰厚。镇民间舞蹈“撒尔嗬”演出队,曾多次在中央、省、州电视台、电台文艺节目中演播。2004年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表演活动中,被誉为恩施民间文艺绝活,并赞扬为神奇、神韵、神秘、神威。野三关西北21华里的菜籽坝村,历史上曾有一个九代屋场,田韦皋及其子孙共九代人同居,和睦相处,家有10犬,偶有1犬不至,9犬不食,传至朝廷,皇上下诏敕封为“义门村”。野三关还是辛亥革命功臣邓玉麟的故乡。

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两次率部队经过这里,惩治土豪,开仓济贫。大建设时期,有烈女邓玉娇,不惧强暴,挥刀刺死凌辱自己的小吏,正义呼声和巨大的网络压力促成法院宣判她有罪免刑罚。

北宋名相寇准遗迹值得观瞻。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圭(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81年),年方二十岁的寇准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在这个依山为田、刀耕火种的苦旱之地,血气方刚的寇准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民徭税,一方面体察民情,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给农民传播引进先进的生产知识,深得人心。他亲自县西南深山老林劝土人弃猎务农、教百姓唱自己写下的《劝农歌》:“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细心传授农耕作技术,使巴东人民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舒心日子。人们感恩不尽,尊称寇准为“寇巴东”,在寇准劝农的野三关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劝农亭”。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巴东野三关最早即叫劝农亭,就是因寇准当年在此修亭教民农耕技术而得名。

鄂西的小特区。记住它,缘于两个小饭馆。一个是镇南的“喝二两”,一个是镇北的“姊妹饭店”。“喝二两”摇身变成一条街的名字,街上所有的公交车都打着“喝二两--火车站”“喝二两--新车站”“喝二两--镇政府”的牌子。“姊妹饭店”从1979年开始连续33年生意红火。1993年《人民日报》以“野三关镇经商妹”为题作了特别报道。

(周永先,2023年8月30日至9月1日于巴东野三关)